张近东
1990年,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,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,苏宁电器的前身—苏宁交家电诞生。20年后,苏宁电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,品牌价值508.31亿元,截至2010年拥有近1500家连锁店,员工15万人,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。
苏宁电器的成长,离不开张近东的努力和家族的支持,更得益于张近东坚持强化团队的集体奋斗,并以“股权大派送”的形式实现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团队致富。在创业早期,张近东就坚持“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”,并依靠淡季打款等创新模式迅速成为中国空调销售冠军。1999年,张近东率苏宁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,提出3年1500店的发展目标,带领苏宁走向全国,改写了中国家电零售业格局。对于这段辉煌的创业历程,张近东有独到的感悟:“创业,其实就是想做事,想做实事,但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,而是把自己的事做好,一点一滴累积,到一定程度就是大事了。”
何享健
1968年5月,何享健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,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,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,进入家电行业;2010年,美的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。
美的的发展,离不开何享健的放权。在其家乡佛山市顺德区,何享健被称为最重视人才的企业家。他给职业经理人的报酬非常高,美的二级集团的总裁身价至少在千万量级以上,事业部层面的则不低于百万级。同行人士非常羡慕美的经理人:“他们活得更像老板一样,而不是在给别人打工。”一位熟悉何享健风格的业内人士曾说:“何老板的一个特性就是他不会去估计人家赚多少钱,他自己算过今年我自己赚多少,下面的赚多少他不管,你该赚的去赚。”何享健对事业部总经理的放权之大让人瞠目,他们不仅拥有所负责产品的研发、采购、生产、销售等环节的全部权力,而且拥有一部分财权。比如,在产能扩张方面,一个总经理可以拥有几千万元的投资审批权。
王传福
在巴菲特拍档查理·芒格眼中,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。这话或许有些溢美,在中国这片特殊的土地上,很难诞生杰克·韦尔奇这样的成熟企业家,但会孕育出王传福这样的本土企业家。他们往往有着理工科背景,毕业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身兼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双重角色;未受过商学院的思维训练,却具有天赋的商业直觉,以及孤注一掷的“赌性”。
时间回溯到1995年2月,王传福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,带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成立了日后风光无限的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,开启了一段传奇。通过技术创新,利用成本上的优势,1996年,比亚迪取代三洋成为台湾大霸电子的电池供货商。随后,他很快做到镍镉电池产销量全球第一、镍氢电池排名第二,锂电池排名第三的规模。站稳电池市场后,王传福2003年1月宣布,以2.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%股权,让比亚迪成吉利之后,中国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。
作为科技型制造企业,比亚迪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。有着技术狂人之称的王传福针对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“技术恐惧症”认为,这种恐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,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,投入很大,研发很难,直到你放弃。汽车?说穿了不过就是“一堆钢铁”。不过如今,野蛮生长的比亚迪却面临股价大跌、大举裁员与经销网整合之痛。
王健林
房地产界一向有“南万科、北万达”之说,万科工于住宅,万达专注商业地产。领军大连万达集团的,便是有地产江湖“隐形大佬”之称的王健林。王健林1989年进入房地产业,1992年8月任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总经理。
万达官方网站显示,大连万达资产高达1400亿元,年销售额800亿元,年纳税95亿元。商业地产开发一直是万达的支柱产业,其在全国首创了“订单商业地产”的全新模式。目前,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业33个万达广场、15家五星级酒店、600块电影银幕、26家连锁百货店、30家量贩KTV,并和沃尔玛、时代华纳、欧倍德等12家跨国企业签订协议,在全国大中城市投建万达广场。对这一模式,王健林颇感欣慰:“幸好,万达在2001年转型做商业地产,现在我们有接近20个大的商业中心和很多个5星级酒店。所以,万达即使一平米的房子都不卖,租金也足够付掉贷款利息和保我兄弟们吃喝,这也是很多年前,我毅然决定要转型做商业地产的重要原因。”